先,我们看一下2025届入学申请中的一些数据:
1、哈佛大学2025届本科申请总人数超过57,000名学生,同比增长42%,创历史新高;
2、布朗大学2025届申请人数也创历史新高,达46,469人,比去年增加近1万人,增幅为26%;
3、斯坦福大学 RD阶段放榜时间推迟到2021年4月9日,原因是申请人数激增;
4、杜克大学共收到申请49,500多份,创下历史最高纪录;
5、弗吉尼亚大学2025届申请者接近48000人,增长17%;
6、排名15的文理学院科尔比学院申请人数15700人,比去年增加13%;
7、排名20的文理学院科尔盖特大学申请人数17392人,比去年暴涨102.6%;
8、塔夫茨大学申请人数是31190人,比去年增长了35%;
9、国民梦校纽约大学,申请人数创历史新高,破了10万人,比去年增加20%。
一连串的录取数字,无不显示了美国留学“热”。以至于连多年固定不变的Ivy Day(藤校放榜日)都因为招生官没有时间审核申请材料,而延期到4月6号,足足推后一周。
事实上,根据 Common App显示,整体申请人数并未增加,而是由于今年学生申请学校数量增加了,因为可以自由选择标化成绩,碰运气的学生数量也有所增加。
事实上早在今年早申放榜之时,哈佛的招生主任就已经向媒体透露过:申请人数的增加,主要是因为不需要标化成绩。
所以,我们需要从这些数据中,判断出美国大学申请的趋势。
1、目前公布的申请人数基本上都是TOP30的美国大学;
2、根据目前国内早申录取数据统计,未提交标化成绩而被名校录取的学生约占40%,即大多数学生已提交标化成绩。
那么这种现象,对于已经开启美本申请的2026届申请者来说,需要抛弃哪些幻想呢?
1、不要标化,不代表难度降低。根据今年的疫情,2026届入学申请,大概率会有部分学校还会选择标化成绩可选,但今年的申请教训一定要吸取,不代表名校申请门槛降低,该认真备考,还是要认真备考。
2、高度重视GPA。若无标化成绩,又如何证明自己的学术才能?很大程度上可以看出,GPA是招生官筛选学生的第一关,这方面不必抱有侥幸。严格地说,高一的学生现在就应该重视起来。
3、重视背景提升项目的含金量。由于疫情的原因,2025届的申请者中,大部分选择了在线类项目,但从目前早录学生的背景看,几乎没有这类项目,两三周拿到一个项目,或者教授推荐信,在名校申请者的作用有待验证。
4、找一个靠谱的顾问。尽管名校录取有一定的运气因素,但今年肯定不会有这么多人明目张胆地去碰运气。寻找一位可靠、专业的咨询顾问对申请者来说至关重要,至少可以节省时间,减少走弯路。
5、赴美留学人数有所增长。去年由于疫情,申请美国大学的学生人数可能增加不明显,今年美国大学线下课程已经开放,加上美国国内大量施打了新冠疫苗,预测今年申请美国大学的学生可能会增加,竞争可能比较激烈。
希望高一和高二的同学们能认真思考一下这几条建议,一步一步走向梦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