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美本申请已悄然拉开帷幕,但有很多学生在纠结选校的事情:
➤ 要不要申请ED?
➤ 哪几所学校比较适合做我的早申学校?
➤ 我现在的分数能够被早申校录取的概率有多大……
面对种种疑虑,对此不了解的同学生怕一不小心走错路。今天,小藤带着大家一起了解,美本申请竞争越发激烈下,早申选校的方法~
1、院校申请建议
很多同学在最初选择院校的时候,一般都会给自己列一个申请学校表单,申请表单大致可以分为三类:reach(冲刺学校),fit(合适学校),以及safety school(保底学校)。
在确定申校名单时,按类别选校是选校的基本策略,具体建议如下:
第一类:“有把握”的大学,即“保底校”
学生可以通过官网公布的历年招生数据以及自身情况,判断哪些学校录取自己的概率最大。(录取可能性在70%-100%之间)
第二类:“有可能”的大学,即“目标校”
这是三类院校中涵盖范围最广的一类,你选择的大多数学校一般都属这类。(录取可能性在30%-70%之间)
第三类:“有距离”的大学,即“梦校”
这类学校是学生最心仪的学校,但是录取门槛最高,录取难度最大。(录取可能性在10%-30%之间)
坚持这一策略、合理分配各个梯度的学校数量非常重要,这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有合适自己的学校可上。
2、如何选择院校“保底”
院校保底,顾名思义就是让你有学可上。
每位申请者在确定选校名单时,都会给自己留条“后路”,也就是备选几所确保能被录取的学校,从而避免最后学生出现无学可上的尴尬局面。而这,就是我们常说的“保底学校”。
那么美国本科院校众多,同学们该如何选择保底学校呢?
➤ 不要根据排名去选校
排名并不能反映实际申请的难度,不是学校排名越高申请越难,排名越低申请就越简单。例如佐治亚理工,排名在30开外,申请难度却极高,尤其是理工科专业。更何况,排名往往并不十分准确。
如果更倾向于毕业后的就业,那么专业应该优先于学校排名;如果想选择学校名气,那么也要明白冲刺藤校需要承担的风险。
➤ 了解清楚保底校很重要
在做保底校资料收集时,申请生不仅需要看学校的官网,也可以去和学长学姐沟通,听听他们的看法。
一方面你需要参考学校的地理位置,因为这涉及到气候、生活体验以及未来就业等;另一方面也可以考虑学校规模大小,这决定学校的录取人数以及你的学习体验。
➤ 不要选择远高于平均水平的大学
在选择保底学校的时候,“委曲求全”可不是什么好办法。很多大学为了保证入学率,对于录取人是否报到非常关注。
近年来,很多不够知名或者稍逊色于顶尖名校的大学,吃了不少他们认为非常“合适且优秀”的申请者的苦,他们发现录取了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之后,这些学生来得却不多,导致学校达不到正常的入学率,使得大学最终手忙脚乱,不得不从waitlist中再大量录取。
所以这些大学在录取学生时会更加慎重。由此可见,有时候自身实力相对于申请的学校过于强,也意味着不再能学生保证百分百被录取。
3、常见美本申请策略组合
之前小藤也已经为大家介绍过EA、ED、RD、RA之间的关系。在美本的申请中申请方式的组合也是十分重要的。那么具体应该怎么搭配呢?小藤为大家准备了最常见的申请组合方式,可要看仔细了哦。
下面,我们主要说明美本申请中,比较常见的五种申请策略组合。
➤ ED1 + RD + (EA)
如果标化成绩已经初步达标,满足ED学校的标准,且整体的背景实力与院校要求较为契合,那么同学们可以事先申请ED1,再搭配RD的申请,是否需要EA则看同学们个人抉择啦。
➤ED2 + RD+ (EA)
如果同学们的标化成绩还未达到ED学校的标准,那么建议同学们选择ED2。同样,EA的具体申请情况也要根据同学们的想法而定哦。
➤ED1 + (ED2) + RD + (EA)
如果硬件实力和软件实力都已经达标,那么ED1的申请请牢牢把握。如果顺利录取,那当然皆大欢喜。但是如果不幸被拒,咱们也还有挽回的余地。可能被转给RD,后我们还有机会选择ED2的学校。
➤ EA+RD
如果同学们并没有非常明确的目标院校,标化和软实力也都比较出色,那么同学们可以考虑EA+RD这样的组合方式。
➤ RD
如果同学们准备申请的时间较晚,标化成绩又还未达标,那么建议选择最常规的RD申请。这样会有更充分的时间去准备标化成绩的提高和文书的撰写。
而无论同学们是否参加早申,都应该明白一个道理:早申挑战固然可尝试,但是心态也需要放平稳,完成早申只是第一步,后续还有很多重要的步骤需要用心完成。
录取只是开始,不是终点。想要顺利进入自己的梦校,前期规划,掌握专业方法,时间安排都需妥善规划!即便是仅有一年的时间规划也能“弯道超车”!
更多请咨询我们,扫码即可获得免费规划专属留学方案,助力进入梦校。